上财金融专硕—干货!货币政策知识点梳理+ 查看更多
上财金融专硕—干货!货币政策知识点梳理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5-29
知识框架


逻辑框架

要点精讲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 再贴现政策 | 公开市场操作 | |
定义 | 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 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贴现率实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 |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央行资产负债表) |
影响途径 | 威力大,影响大,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规模和基础 | 央行提高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放款利率提高→减少社会的借款需求→收缩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 货币供应量:央行出售证券→银行体系准备金减少→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减少,抑制过度需求 利率结构和水平:央行抛售短期证券,购进长期证券→压低市场短期利率,提高长期利率,影响投资结构 |
优势 | 操作简单,尤其对信用制度不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 “告示性效应”: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 | 1.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央行具有主动权,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出击; 3.可以适时、适量地进行调节,政策灵活度高; 4.央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能迅速反向操作,还可以及时改正政策执行中的错误,产生连续性的效果 |
注意点 | 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央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率的时机和调整幅度,商业银行难以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变动了的法定限额 | 1.央行处于被动地位,贴现率的变动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商业银行贴现申请,商业银行获取融资的其他渠道降低此政策对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影响力,商业银行放贷收益与贴现成本之间的比较使得其未必会增加或减少借款; 2.货币市场的发展和效率提高,商业银行对央行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3.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中央银行若经常变动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 1.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应视其买卖净值而定; 2.央行购入证券后会增加商业银行地准备金,为商业银行地信用扩张奠定基础,但并不能迫使银行扩张信贷,反之,央行出售证券后,若商业银行仍有超额准备,也无收缩信贷地需要; 3.公开市场政策产生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并且是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的市场,央行也必须持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
中间目标体系
操作目标 | 超额准备金 | 反映银行体系扩大放款和投资的能力,未来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运行效果的良好“预测器”,但是对超额准备金的调控往往受制于商业银行体系的放贷意愿和财务状况 |
基础货币 | 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金融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基础 | |
效果指标 | 利率 | 受央行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利率的内生性:当经济繁荣时,利率会因资金需求增加而上升;如果货币当局为了抑制过热的需求,采用紧缩政策,利率确实上升了,但是利率的上升是经济过程本身的推动还是外部政策造成的难以区分,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不易判断。) |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供应量指标都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容易获取资料进行预测分析 |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01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
基本思路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总收入 |
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因素 | 货币政策对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利率对投资水平的影响;投资水平对收入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
注意点 | 利率传导机制强调影响企业和消费者决定的是长期的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这也解释了在名义利率为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可以刺激经济: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物价水平上升→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收入增加 |
货币政策是通过其他相关的资产价格以及真实财富作用于经济的,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作用,货币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资产,是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的替代物,因此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同时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进行。
贷款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增加→物价和收入→投资和产出 | |
汇率渠道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净出口→总收入 | |
股价渠道 | 托宾q理论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q→投资→总收入 |
财富效应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财富→消费→总收入 | |
信贷渠道 | 银行贷款渠道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银行存款→投资→总收入 |
资产负债表渠道 |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净值→贷款→投资→总收入 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现金流→贷款→投资→总收入 |
考研上岸路上
专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
不懂的都可以扫码询问
